相关推荐
前文已提到,完全竞争市场只有到“理想国”去找,而绝对垄断仅存在于公用事业,以及资源、技术或行政垄断等少数领域,不是市场经济的主流。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结构类型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然而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西方经济学的数量分析太过简化,“损失”一些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很假”
西方经济学给出了垄断竞争市场的三个假设,抄录如下:
假设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但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假设2:厂商数量众多,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假设3:厂商进入或退出都很容易。
西方经济学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得到垄断竞争市场均衡时,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平均收益AR(即价格)>边际收益(MR),由此得到两点结论:
结论1:垄断竞争条件下成本较高,未能达到成本最低点,存在资源浪费;
结论2:垄断竞争条件下价格较高,相应产量较低,对消费者不利。
然而,这三条假设与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简要分析如下:
关于产品不同质但非常接近可替代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消费品厂商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宣传,许多消费者形成了明显的品牌偏好。两个不同品牌商品的价格有明显差异是常态,而且高价格的品牌商品仍然有大量的销量。在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单位产品的价格很高(比如成套流水线设备),不同厂商的报价差异可能很大。而客户不会认准低价格低产品买,产品性能、使用寿命、维保服务等都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现实经济中的每个行业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均衡价格,而是存在大量的均衡价格。遗憾的是,这些价格差异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被西方经济学忽略了。(注:石油、矿产等可能具备不同质但非常接近可替代的特性)
关于厂商众多且市场份额都很小的假设。这条假设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是一致的。但是市场份额多小才算小?10%算小吗?在许多行业,大厂商与小厂商共存的现象很普遍。小厂商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确实很小,可忽略不计。但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厂商,至少在细分市场(如细分产品市场或地域市场),其经营行为对该细分市场有重要影响。对此,西方经济学没有任何的分析和解释。
关于厂商进出很容易的假设。这条假设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也是一致的。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重置成本远远高于企业账面成本。比如,企业整体的厂房和机器流水线设备的会计账面成本是1000万元,但整体重建成本的评估值可能高达5000万元。按西方管理学的观点,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忽略已经发生的沉默成本,而应关注机会成本(包括重建成本)。而且如果新投资项目的预期产销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该投资项目将会被否定。由此可见,所谓的厂商进出很容易在现实经济中是不成立的。任何细分市场的进入都是有门槛的。这个进入门槛对于现有厂商来说就是“安全边际”。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之现实版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问题分析的基本逻辑是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如果把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都忽略掉了,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笔者认为: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各个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异,不同产品之间可替代,但存在替代成本。
2、厂商数量众多,但在细分市场(如特定产品种类或特定地域),厂商数量有限,存在大厂商和小厂商共存的情况。
3、厂商进入或退出都存在一定门槛。
以上这些特征更符合许多行业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才更有实际意义。
关于小厂商补充说明一点,小厂商在特定范围内具备一定的优势或差异化,这是小厂商能获得一定市场份额的根本原因。比如说一条街上的小面包店,其面包味道谈不上最好,但价格实惠,可能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居住在这条街的许多消费者都是这家面包店的常客。由此说明,如果将行业做进一步细分(利基市场),小厂商可能存在独特的优势,即特定范围内的“垄断”优势。
对垄断竞争市场的定性分析
放弃西方经济学中不符合实际的假设和简化后,经济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无法再建造类似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不过,利用基本经济学常识进行定性分析,仍然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时厂商利润最大化”依然成立。当MR>MC时,厂商会积极争取新的销售订单,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但在短期,如果MR<MC,厂商出于履行契约、维护品牌信誉和客户关系等方面的考虑,也可能会在不涨价的情况下继续供货,虽然在短期来看会损失一些利润。
均衡产量小于平均成本AC对应的产量,即均衡产量是在相对较高的成本下生产。但不一定就是资源浪费,也不一定对消费者不利。这一结论与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竞争市场的分析结论完全相反。产生如此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经济学假设产品不同质但非常接近可替代,而现实经济中消费者存在多样化的需求。同质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不同质产品的成本曲线存在差异,不同质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是有条件的。不同产品的成本曲线不同,需求曲线也不同。整个行业的成本曲线是所有细分产品的成本曲线的集合,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所有细分产品的成本曲线的集合。
而且,西方经济学在评估生产效率或资源配置效率时犯了逻辑错误。衡量生产效率不是看成本(投入)的高低,而是看产出与成本(投入)的比值,即投入产出比。西方经济学预先假定了产品同质和同价,将单一的(销售)价格等同于产出,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当然就不足为奇了。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额只是表征产出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比如,西方经济学创造了消费效用(Consumption Utility)的概念。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关于产出的衡量指标,消费效用比产品售价更好。而且现实经济中,许多时候,消费效用与商品售价并不是始终是正比关系。
市场需要众多的厂商为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难道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同质化单一化的商品吗?
垄断竞争市场存在众多厂商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衡量资源配置效率应当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为前提,评估投入产出比,而商品售价或销售额并不能完全表征消费效用,单纯盯着所谓的最低成本没有现实意义。所以,垄断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结果类型之一。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三六常识 鲁ICP备202202155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