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儒家的哲学思想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倡导的价值观在自觉不自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儒家的思想体系由先秦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到明朝的王守仁(1472年-1529年)历经了近两千年的发展,中间还有很多大思想家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本文简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儒家的开创和奠基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各自贡献在《在儒家的哲学里,孔子、孟子和荀子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中有详细点儿的解释。
然后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完成了儒家与统治结合的理论化,虽然在哲学思想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和贡献,但是促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在以后的时间里一家独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董仲舒对儒家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然后随着汉朝的灭亡,中国陷入了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的混乱,此期间民不聊生,看破生死、跳出轮回之苦的佛家兴起,追求长生避世的道家以玄学的面貌再度受人追捧。
一直到唐朝再次完成大一统,以韩愈(768年-824年)为开端,儒家开始吸收道佛两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重新进行解释和发展,这一过程相当漫长,一直到北宋的周敦颐(1017年-1073年)、张载(1020年-1077年)和邵雍(1011年-1077年)完成,他们也被称为“道学家”。家世与周敦颐、张载和邵雍颇有渊源的二程又进一步发展了新儒家思想的内涵,为后来的“理学”和“心学”开了个头。
然后在南宋时期,朱熹(1130年-1200年)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完成了“理学”的集大成。陆九渊(1139年—1193年)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开创了“心学”一脉。
最后到了明朝,王守仁(1472年-1529年)对“心学”做出来完整细致的解释,完成“心学”的集大成。王守仁也凭此贡献,成为了儒家的第二位圣人。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三六常识 鲁ICP备202202155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