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2022年,上海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五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从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到全面发力“五型经济”,上海坚持需求导向和融合方向,围绕新技术、新赛道、新空间,大力做强功能性平台。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和流量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五型经济”,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现代经济发展的内涵特征具有很多相似性,值得深入研判与借鉴。
格局亮点
服务业主导——
全球城市的历史发展经验和产业演变规律表明,服务业在产业体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全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业态。
如今,在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均超过80%。研究显示,服务业发达有利于推动城市产业转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以银行、咨询、设计、广告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球城市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
高能级创新——
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的产业转型经验表明,全球城市经济动力已由投资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紧密结合的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正在迈上产业发展的主导舞台。这些以创新为支撑的、具有引领策源功能的产业,有望进一步颠覆产业传统形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球城市的经济形态是以高能级创新为内核的经济形态。
深度化开放——
全球城市的经济格局是开放的、包容的。顶尖的全球城市均以自由畅通、优惠便利的制度开放为牵引,推动经贸、社会服务、文化、市场等领域的开放融合发展。通过全球网络连接通道,可以不断提升城市“引进来”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竞争力,继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高集聚总部——
例如,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是公认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伦敦还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保险、期货和航运中心。这些全球城市在单个领域或多个领域高度集聚全球企业、机构总部,成为掌控网络的“大脑”。正是凭借这些总部,全球城市得以占领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的制高点,在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层面拥有支配地位。
高频率流动——
“五型经济”涵盖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的方方面面。城市天生集聚流量,流量决定城市兴衰。从早期的海港到现代的空港、数字港,无不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规模扩张、高频流动、高能增值,无不支撑流量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配置、重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流量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流动、增能。全球城市作为流量汇聚与传播的重要枢纽,也是流量增值的综合载体,需要进一步加强软硬件配置。
形态特征
服务型经济提能级——
2021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3%。这与四大全球城市的服务业占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全面发力“五型经济”的内在要求。上海可重点发展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智力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如会计、审计、战略研究等,加大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和服务全球的力度。
创新型经济补短板——
上海拥有科技人才储备丰厚、基础科学底蕴扎实、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等优势,但在创新资源投入强度、创新型人才吸引力度、创新型企业培育高度、创新创业活跃度等方面的优势有所不足。下一步,要着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首台(套)设备、首版次软件、首测试场景、首批次新材料等创新成果先试先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开放型经济拓空间——
新形势下,中国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从制造业开放为主加快向服务业开放为主转变。上海要深入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构建链接全球的贸易投资网络,提升上海在重要领域的标准影响力和话语权。
对标四大全球城市,上海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为实体经济调配金融资源能力有限。下一步,可配合国家部门制定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适用,打造一批功能性产业创新和服务平台。
总部型经济培业态——
截至2021年12月,上海累计吸引82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504家,已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但与四大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升。
建议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集聚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总部、民企总部,积极拓展研发、销售、金融等功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可重点培育以民营企业总部和科技型企业总部为代表的新型总部业态。
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和公共服务便利度提升等举措,重点吸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区域分部;另一方面,通过营造有利于科创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若干本土高成长性企业,大力吸引龙头型科创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运营总部机构。
流量型经济增价值——
上海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在发展流量型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形势下,上海应以建设国际数据港为目标,进一步破除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的障碍,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同时,发挥好网络节点的枢纽作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上海重组、整合、加工、增值,实现要素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比如,精心办好进口博览会,进一步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的作用,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发展趋势
第一,以创新驱动,以开放聚能,推动“五型经济”融合发展。
要以更加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便利自由的制度环境为依托,推动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便利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吸引各类总部机构集聚。
第二,以数字化布局,以智能化引领,促进“五型经济”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经济结构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说是必然趋势。这不仅能拉近全球城市的距离,还会打破和重构行业边界。
第三,以硬实力竞争,以软实力赋能,软硬实力结合提升“五型经济”竞争力。
“五型经济”是以城市经济密度、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等为背景,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得益彰的复合经济形态。全球城市的竞争力不仅看经济硬实力,也要看城市文化、文明治理、法治规范等软实力。当硬实力差距不大的时候,软实力将决定城市的魅力与影响力。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三六常识 鲁ICP备202202155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