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历史 | 夏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100人浏览   2024-08-07 09:01:55


随着私有制出现和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国家及其行政管理便应运而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为国家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政治基础。在私有观念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再也无法继续用原来氏族社会那套原始民主的方法来调节氏族与部落之间的矛盾,这时候需要一种超越社会之上、带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机关来重新调节人们的关系和行为,这便是国家。

据中国史书记载,中国的朝代顺序为方便记忆,可以顺口溜的方式记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16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军事民主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是将部落联盟中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禅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从而把原先民主制基础上的“公共权力”变为强制性的“专制权力”。

从原始人群到部门联盟,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开始,专制主义便开始萌芽,专制主义起源于氏族社会晚期,部门联盟的军事首长实际上已成为专制君主的前身。

尧舜禹时期,舜让位尧的儿子(丹朱)和禹让位舜的儿子(商均)为帝的过程,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民主原始民主已经动摇,出现了世袭制的萌芽。

到禹时期,他已将公共事务的处理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变成事实上的君王式的专制权力,又通过成功的治水和军事上的胜利,使自身威望得到空前提高,为他儿子(启)夺取王位、破坏禅让制、实行王位继承制准备了条件。

虽然禹在事实上已获得了专制权力,但因历史惯性还是将王位禅让给了舜的儿子,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便开始了拥兵自重,遭到益和扈氏的反对声讨,启杀了益和扈氏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公天下”的禅让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君主制成为基本政体。

政体确立以后,需要建立一套官僚系统来推行政务,执行政令。夏朝的政府机构就是改造原有的公共权力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首先,改造原始部落联盟“四岳”议事会。

据《尚书大传》记载,“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原本的“四岳”议事会是民主决策机关,为适应专制需要,将改变“四岳”的性质,使其成为君主的辅佐和咨询顾问。

其次,设置官僚机构,即所谓“夏后氏百官”。

据《通典.职官一》记载,夏朝官员人数为120人。

夏朝是直接在父系大家庭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其设官定职也是按家庭模式由君主这一大家长来确定的。

确立了王权中心的机构,那么如何建立地方的行政管理?

夏朝以前,部落数目众多,那时候为了强大部落实行部落联盟的军事化民主管理。后来,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夏朝的势力扩大,许多部落日益向夏表示臣服。

有着众多部落的夏朝如何管理地方政务?

夏朝地方诸侯一般称为某某氏,也有称为君或伯。夏朝通过“享”和“会”等方式召集各部落首领,传达王命,并据远近亲疏关系向他们索取贡赋。对不服从王命的,则纠集各部落共同讨伐。对于臣服夏朝的部落仍保持有一定的自主权,只要承认夏王的共主地位,并按时向夏王缴纳贡赋,王朝对其内部事务一般不予干涉,即承认地方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

夏朝,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是建立在中央强大的武力的基础上的。相传“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万国”指当时部落众多;“执玉帛”说明众多部落向夏王缴纳贡赋。

相关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三六常识 鲁ICP备2022021552号-7